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學術研究的評價機制會對知識生產過程、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部門組織架構、研究人員就業環境等產生影響。7月6日,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社會學副教授胡安·巴勃羅·帕爾多-圭拉(Juan Pablo Pardo-Guerra)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發文稱,英國卓越研究框架使得英國社會科學界面臨知識生產嚴重同質化、創新型學術部門運轉壓力較大、研究人員傾向于在符合學科慣例標準的環境中就業等問題。這一狀況亟須得到改善。
卓越研究框架是英國重要的研究評價機制,它的目標之一是引導資源流向表現更優異的知識生產者,激勵他們產出優秀的成果。帕爾多-圭拉在即將出版的新書《被量化的學者:研究評價如何改變英國社會科學》中提出,卓越研究框架可能會給英國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乃至整個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帕爾多-圭拉分析了20世紀80年代初至2018年在英國工作的1.6萬余名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就業變動和發表成果信息。他發現,研究人員普遍流向更符合學科慣例標準的工作環境,而這種流動趨勢的結果可能是學術部門結構和研究成果產出的同質化。帕爾多-圭拉還注意到,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部門在選題豐富性上相比20世紀80年代并無明顯進步,看似“離經叛道”但有可能成為關鍵創新成果來源的研究中心則有所減少。在帕爾多-圭拉看來,這一趨勢不僅意味著組織多樣性的缺失,也意味著理論與認知多樣性的缺失。
帕爾多-圭拉表示,在訪談中,多位研究人員向他提及就業變動和研究工作決策受到了研究評價機制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由管理者如何解釋卓越研究框架的規則和策略所導致的。例如,管理者會根據其對“世界頂尖水平”(卓越研究框架下最高評級)研究的理解,來決定什么樣的研究是有價值的;有些學術部門則要求研究人員列出其研究成果適合發表的期刊清單。
帕爾多-圭拉認為,在量化、標準化的評價機制下,英國社會科學正朝著知識同質化的方向發展。多樣性有利于促進創新和認知進步,同質化則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他主張,英國研究評價機制不僅需要向外看,追求卓越性,也應向內看,將研究人員的實際體驗和所面對的挑戰納入考量。
?。愑硗?編譯)